隈研吾
  • 首页 > 名师专访 >
  • 发布于 10年前
  • 版权声明:版权归作者所有,禁止商业使用、禁止匿名转载,分享时请注明出处及附上链接
  • wendy
  • 广东>深圳市
人气

隈研吾,一位享有极高国际声誉的日本建筑师。现已在东京、巴黎拥有建筑事务所,同时还是东京大学建筑系教授。

1954 年出生在神奈川县,高中之前近乎田园的生活,唤起其对于建筑物与环境融合的向往。在其看来,自然远远超过人类可以理解的范畴。

有别于钢筋混凝土,隈研吾善于运用小、弱、轻的材质,其“负建筑”和“消失的建筑”理念,在奢华快销的现代社会,显得独树一帜。

对于中国,隈研吾不是稀客。无论是北京的三里屯 SOHO,还是杭州的马云淘宝总部水乡庭院,其所到之处,皆成经典。

A: 中国有句老话,“英雄不问出处”,意思是说,对于英雄,不应该计较他来自什么地方,出身于什么家庭。不过我注意到,您不仅是东京大学硕士毕业,而且还有在哥伦比亚大学和亚洲文化委员会研究所做访问学者的经历,我想这种“出处”一定让很多人羡慕,那么回想自己最初的“出处”,您认为您在东京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教育时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CS以下简称A)

K: 在东京大学,我从原广司教授身上还有我隶属的实验室中学到了很多。和原广司教授同时代的另外一位建筑大师矶崎新也对我有影响,只是他对于西式建筑更感兴趣,而原广司教授更多地在研究非西式建筑,我很受他这种态度的影响。在纽约的时候,我有幸认识了许多和我同时代的建筑师,我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帮助我形成了自己的风格。(Kengo Kuma 以下简称K)

A: 在《自然的建筑》中,有这样一段话:“建筑是一场与自然为敌的战争。建成的建筑物就是这场战争的战胜纪念碑。为了化解大自然的伤痛,同时也消除杀戮者的业障,建筑物被安上了各种以自然为主题的装饰。”我们知道您是非常痛恨虚假的装饰的,但是稍有偏差,自然材质就很容易成为虚假的装饰,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让自然材质摆脱虚假装饰性,而真正融入到建筑的精神之中呢?

K: 我反对使用肤浅的装饰。我只会使用这些自然的本地材料塑造建筑的结构,这样才是公正对待了这些材料。

A: 您书中还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困境永远是产生新事物的契机”,很多建筑在建造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困难,才成就了许多经典案例。您在建筑设计中也一定有类似的经历,可以和我们聊聊吗?

K: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是我早期在中国的作品。项目开始的时候我想使用竹子作为主建筑材料,然而我们在中国找到的竹子形态和大小都不同。有的很直,有的又糙又凹凸不平。但我将这种不规则性转化成优势,结果竹屋异常漂亮,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瞩目。

A: 恕我冒昧,这句话饱含深刻的哲理意味,对于人生也是一种启迪,您可以和我们谈谈,您的建筑生涯中是否也遇到过“困境”,而您是如何克服的呢?

K: 我并不完全确定“困境”一词的出处——或许是来自我的著作的译文?不管怎样,我所遇到过的“困境”中的“挑战”,拒绝混凝土建筑首当其冲,尤其是在混凝土得到普及和推广的情况之下,人们将其看作是牢固而永恒的材料。

A: 与自然相通的是禅。您曾引用禅宗公案中的故事来说明禅与生活的不可分离。而您设计的建筑,有商业性的如商场、酒店,也有人文性的如博物馆等等,和生活也都是息息相关。请问,您是如何做到让自己的设计理念与建筑的基本功用相结合的呢?

K: 我注意到很多建筑师不愿意设计商业建筑,只愿意做一些公共性建筑,比如说演奏厅或是博物馆。我认为这是不够的,就像你说的,我们认为百货大楼、酒店是和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如果有客户委托我们设计商业建筑,我们也不会拒绝。

A: “负建筑”理论可以说是您的建筑思想的大成,它让我想到中国哲学中的“无为而治”,也想到西方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您觉得这样理解正确吗?这是否说明,中西方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达到理解与和谐的?您对未来世界建筑的发展与走向是怎么看待的?

K: 两种哲学都存在,对于建筑学来说也确实有用。我认为亚洲传统的“因地制宜”设计哲学未来将会风靡全球。

A: 纵观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很多变革最初都酝酿于建筑领域,比如中世纪的哥特式艺术就是以建筑领域为主要阵地。您作为一代建筑大师,是否感受到一种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使命感、责任感?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您的建筑设计有什么影响吗?

K: 建筑师必须要对世界的不断变化保持敏感。只听从客户的要求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洞察这个社会。只有胸怀信念的设计师才能生存并且履行他们的社会责任。

A: 最后想问您一个题外话。您设计的建筑非常耐看,而您的著作也很耐读,特别是它们和您的建筑一样有独特而稳定的结构。因此很想知道您作为建筑师的思维方式对您进行写作有影响吗?您从写作中得到了什么?未来还会继续写作吗?

K: 谈论建筑能够启发我的新建筑设计。从写作的过程中我能够学习和领悟很多东西。写作和设计的轮流转换一直是我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
标签: 隈研吾 负建筑
全部评论: 0
(发表评论请尊重他人、文明交流,拒绝发表有违法律、人身攻击的言论。每发表成功一条评论+1积分,被管理员删除的-1积分。)
关注ACS创意空间公众号
即可收阅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