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井盖艺术给观者带来惊喜和乐趣的同时,让我们不得不由衷地赞叹日本人的独特匠心,更为我们的城市设计工作者带来灵感和启示。对比中国的井盖形象单一且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日本在井盖的方寸之间又胜出了一筹,这难道是两国众多设计对比后得出的又一巧合么?
设计评论家尼尔(J.V.Earle)认为日本的设计风格可以总结为两大类型,一类是色彩丰富的、装饰的、华贵的、有创造性的;一类是单色的、直线的、修饰的、单纯与俭朴的。对照艺术井盖的图案,从简单的几何纹饰,到具象的动植物图像的反复使用,再到抽象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祭祀庙会、名胜古迹、历史物语的表达,还有多个类型元素的组合,无不符合这两类特点之一或兼而有之。这些图案从直观上讲,色彩鲜艳,造型简练,富于装饰性,像极了日本自古流传下来的家徽。
家徽是日本家族的标志,是家族出身、门第、身份的象征。缘起于平安朝时期,同一个图案反复使用逐渐成为某家族独有的象征和标识。到了江户时代,不管是王室贵族,还是武士平民,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家徽,甚至是行业的传承也看中家徽的延续作用。在江户时代的鼎盛期,家徽的种类多达12000种以上,即使到了现代,说日本仍是世界家徽王国也不过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家”意义范畴的扩大,家徽代表的门第身份的观念日渐淡薄,但是仍保留了浓厚的集团意识。通过徽章的选择,把某集团的抽象的名誉、信誉、责任用一种视觉符号表现出来,个人凭借“徽章”与集团筑起了共同利益,全社会凭借徽章的名誉来维持集团内部的秩序。现代社会出现了更多的类似家徽功能的徽章,比如校徽、公司标志、集团标志等。
从这个意义上讲,各地政府通过艺术井盖这一媒介宣传本地特色,树立当地政府形象的设计初衷,与家徽的选择有相似之处;而同一种特色图案的反复使用、强化外界的反应与家徽起到的效果也毫无二致。因此,艺术井盖完全可以视为日本家徽的衍生品。或许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是在日本,而不是在中国、韩国或其它国家,出现了带有强烈集团意识的井盖艺术。
进一步把井盖与家徽的图案进行分类对比,会发现二者在主题样式的选择上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井盖和家徽设计者都热衷于选择动植物题材,这类图案占到了总数的一半以上。众所周知,日本是岛国,一年四季气候温和湿润,海岸线狭长,河川纵横,国土面积一半以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这些独有的气候和风土,造就了日本人的纤细敏感,处处追求美的性格。同时,日本自然灾害频发,日本人从来不妄想与自然对立。顺应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融合,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朴素的哲学观。狭小的生存空间,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和长期没有外敌侵犯的安定生活,使日本人自古就专注细节,精于设计,尤其擅长装饰造型艺术。对大自然的无限亲近的要求和固有的审美情趣促使了一系列以花鸟为图案的井盖的诞生。把有当地特色的花鸟植物图案引入钢筋水泥的城市,给城市带来一丝清新的气息、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需求的同时,也对城市的宣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古代人选择身边的随处可见的自然景物作为家徽的图案,现代人继承古人崇尚自然的设计传统而又加以发挥的做法可谓设计的典范。
当然,井盖的图案不仅仅局限于花鸟植物,设计者用心良苦地把各个地方的特色祭祀庙会、名胜古迹、历史物语缩微再现到井盖的方寸之间。把城市的特色历史浓缩于一个井盖上,如同把一个家族、集团的荣耀铭记在家徽上。井盖俨然成为了日本城市的徽章,像家徽见证一族的兴衰荣辱一样,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徽章“只看一眼就会让人产生一种感官上的反应。比如看到大的桐徽章便会让人联想到丰臣家的荣光和衰竭;看到葵徽的三叶葵徽章就如同翻阅了德川三百年的统治史或十五代将军史。 ”同样的,欣赏为各种纪念活动发行的井盖就是了解该城市历史的最简单直观的手段。如静冈县静冈市葵区的骏府城附近的纪念“大御所家康公骏府城入城四百年祭”的井盖,图案是德川家康的盔甲、安倍川和富士山的组合。德川家康庆长11年至12年(1607年)入主骏府城,盔甲自然象征着家康,而安倍川则是家康大兴治水工事的名川。小小的井盖传达了这么丰富的历史信息,人们在观看的同时不禁遥想当年金戈铁马、开天辟地的光辉业绩。再如兵库县西宫市的井盖图案是甲子园球场、酒窖和樱花的组合,西宫市以酒窖多而闻名,甲子园球场在大正13年(1924年)建成,和樱花一起构成当地的“三大名物” ,是宣传市政形象的最佳选择。市民在街道漫步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被市政宣传影响,不由产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增加凝聚力;外来的游客也能迅速抓住当地人最自豪得意的景致和精神寄托。
抛去纷繁复杂的文化内涵,光看到具有浓厚的装饰性色彩的家徽,我们自然而然能想起日本,相信随着井盖设计的发展和传播,井盖艺术也会成为另一种只有在日本才能看到的文化现象。著名的韩国学者李御宁在他的著作《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中就对日本人独有的缩小意识做了高度的概括,所谓缩小意识,就是指日本人无论做什么都善于将其缩小,以小见大,并通过小来把这种东西的美发挥到极致。其理论出发的原型之一就是“徽章型——凝聚” ,也就是“把宏大的世界观、呆板的历史、集团式的世界都凝缩成一种形态,变成一种视觉上的东西。 ”细观日本的方方面面,从俳句、庭园艺术、茶室设计、日本料理,到微型晶体管、机器人、各种高端电子设备,无不被这种独特的审美意识左右。用这个理论来重新梳理井盖的设计理念,不难发现无论是从艺术井盖的造型、图案,还是更深一步的立意、选材,毫无例外地反映着日本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日本设计崇尚自然,重视细节,强调美感,追求精神内涵的特质。
据日本下水道井盖工业会的调查显示,在追求井盖美感极致的同时,也会出现防滑功能不足的问题。但问题出现又促使了日本人研究更高更新的技术来弥补特定图案带来的凹凸感的不足,并且依据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好的井盖设计应具备的特点:经久耐用,不易磨损;有重量感,温暖人心;地区个性;安全性——形成了完整的井盖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纵观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虽然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已经跻身世界设计强国之列。这与日本人追求卓越、注重细节的匠人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也得益于他们善于吸取国外精华和注重融入民族特色的设计传统。中国虽然与日本同属东亚文化圈,有相似的文化传统,曾经一度是日本学习的模范,但是在现代设计方面,中国却是一个学习者。日本现代设计发展模式有许多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全面广泛地利用文化精髓,更深层次地把传统融入现代设计,是我们接下来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这也是日本的井盖设计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