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御寒的门帘。
“暖帘”一词,大约是日本室町初期从中国传入,据说源于佛教。起初,禅院里的僧人,山村里的农民,海岸边的渔夫或小镇上的商贩,习惯在门口悬挂一块布帘子或自编的草帘子,叫“垂席”或“垂筵”。
日式门帘主要用来遮光避尘,挡风御寒,还可掩人耳目。有名的《年中行事绘卷》和《粉河寺缘起绘》的画卷里,描绘了许多民家门口挂的长暖帘和短暖帘,不过当时都是些无字无图案的普通棉布。14世纪中叶,我国元朝顺宗年间编纂的禅书《敕修白丈清规》传到日本,无著道忠先生在注释里写∶“棉布覆帘面,防风气,故言暖帘。敕修清规月分须知云,四月候天气,僧堂内,下暖帘,上凉帘”。 这就是说,平日用来挡日光用的帘子叫凉帘,寒冷时期,为了防风寒,在凉帘上又覆盖一块布帘,就称“暖帘”。
暖帘真正风行的时代是在奈良时期(公元710-794),那时的人们在家中和店铺里用布来遮阳防尘。后来,店家们意识到,在特定时间挂起这种门帘,以宣布自己开始营业是一种吸引人的方式。因此,店家把纹章和字号染在门前的帘子上可以让顾客一眼就认出自己的店铺而且店铺的营业状况也一目了然。
《儒林外史》第十回:“公子吩咐一声叫‘焚香’,只见一个头发齐眉的童子,在几上捧了一个古铜香炉出去,随即两个管家进来放下暖帘,就出去了。”
《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堂中把花灯都点上,放下煖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