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3日,普利兹克奖官方宣布,智利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荣获2016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普利兹克奖官网信息截图
在普利兹克奖公布之前,很多知名网站及媒体罗列了一大堆可能获奖的建筑大师,其中美国的斯蒂文·霍尔、英国的大卫·奇普菲尔德、丹麦的比雅克·英格斯、日本的隈研吾等几位呼声最高。
普利兹克奖公布后,建筑界是惊讶声一片,几位威望如此之高的建筑大师缘何得不到评委们的肯定,居然被平民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所打败。
左起:斯蒂文·霍尔、大卫·奇普菲尔德、比雅克·英格斯、隈研吾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也是第四位获得该荣誉的南美建筑师,前几位分别是:路易斯·巴拉甘(1980年)、奥斯卡·尼迈耶(1988年)和保罗·门德斯·达·洛查(2006年)。
下面来看一段官方的评语:
普利兹克先生表示:“评审团选出了一位令我们深刻理解什么是真正伟大的设计的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首倡的协作方式设计创造了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建筑作品,同时也回应了21世纪的重要挑战。他的建造工程让弱势阶层获得了经济机会,缓和了自然灾害的恶劣影响,降低了能源消耗,并提供了令人舒适的公共空间。富于创新和感召力的他为我们示范了最好的建筑能够怎样改善人们的生活。”
从上面的评语中,也许可以发现,未来的建筑设计是不是会向弱势阶层倾斜,关注自然、环境、生态等方面的设计将会成为主流,这也是21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获奖评审辞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引领着能够全面理解建造环境的新一代建筑师,并清晰地展现了自己融合社会责任、经济需求、居住环境和城市设计的能力。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将人们对建筑实践需求上升到对艺术追求的高度,同时应对当今社会和经济挑战。阿拉维纳在他的家乡智利实现了上述两方面的目标,并以十分有意义的方式扩大了建筑师的作用。
阿拉维纳出生于1967年,自1994年执业至今,展现出始终如一的清晰愿景和高超技巧。他曾为自己的母校智利天主教大学设计了多座建筑,其中包括数学学院(1998年)、医学院(2001年)、建筑学院翻新(2004年)、连体塔楼(2005年)以及最近的UC创新中心-安纳科莱托·安西里尼(2014年)。
每栋建筑都展现了设计师对人们如何使用设施的理解、对材料使用的周到恰当以及创造公共空间为更多人造福的承诺。安西里尼创新中心的设计彰显了这名建筑师的成熟老练。建筑的远观孔武有力,而实则非常人性化和温馨。
建筑设计逆转常规,外观上是不透明的混凝土结构,内部却有一个滤光玻璃构成的中庭。建筑物的外围体量巨大,但能源消耗却被降至最低。其内部具有许多可供人们自发偶遇的空间以及能够通览各类活动的透明度。阿拉维纳创造了一个生动、有趣和温馨的空间。
无论在他的祖国还是在世界其它地区,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为私人、公众和教育部门设计的建筑作品都达到了杰出的程度——从美国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圣爱德华大学住宅及食堂,到远在中国上海的诺华制药办公楼。他承担了不同规模的项目,从单户住宅到大型机构建筑。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他切入的方法总有一种新鲜感,并且能够在不预先设定任何想法或形式的情况下开始新任务。他不仅谙熟材料和施工,而且深知诗意和建筑力量对于多层面交流的重要性。
但真正让阿拉维纳与众不同的,是他对社会保障住房的投入。自2000年以来,特别是ELEMENTAL成立以来,他与合作者们一直带着明确的社会目标来实现自己的作品。他们把公司称为“行动库”而非思想库,他们采用富有想象力、灵活和直接的建筑解决方案,建成了2500多套低成本社会保障住房。
ELEMENTAL团队参与了为弱势群体提供住房这一复杂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与政治家、律师、科研人员、居民、当地政府和建筑商接洽,力求为居民和社会争取最大的利益。他认识到居民愿望及其积极参与和投资于项目的重要性,再辅以自己的良好设计,有助于为家境贫困的社会成员创造新的机会。这种创造方法扩展了传统建筑学的范畴,让专才转化成为通才,力争为建筑环境寻求真正意义上的集体解决方案。
正在寻找机会影响变革的年轻一代建筑师和设计师都可以向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学习,承担多重角色,而不仅是一名营造住房项目的设计师,并且在此过程中意识到,这样的机会是完全可以由建筑师自行创造的。
通过这一方法,他给建筑师职业赋予一个应对建筑学领域当前要求和未来挑战所必须的全新维度。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集中体现了更加注重社会参与的建筑学派的复兴,尤其是在他长期致力于应对全球住房危机,并为所有人争取更好的城市环境。他对于建筑学和市民社会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反映在自己的作品、行动和设计中。
当今,建筑师的角色正面临挑战,他们要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和人道主义需求,而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已明确、欣然且充分地应对了这一挑战。为了表彰他以身作则的榜样感召力,以及他曾经和将要对建筑和全人类做出的贡献,我们向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颁发2016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主要作品
智利天主教大学数学学院(1999)
1 + 2 = 1
“数学家就是一台把咖啡转化成方程的机器。”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认为,这个笑话描述了一种产生知识的方式:人们之间不经意的邂逅。
智利天主教大学医学院(2004)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教室——从研讨会场所到礼堂,在一个非常密集的环境中。唯一的出路就是向高处延伸。
鉴于更高的楼层上的学生密度也很高这一问题向来难以解决,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决定让每个比较高的楼层都更加接近庭院。这座建筑就是一个垂直的回廊。
智利天主教大学圣华金校区连体塔楼(2005)
玻璃是一种很好的材料,能够抵御雨水、污染和老化,但非常不合适圣地亚哥的气候,因为它会产生温室效应。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想到了在外层利用玻璃的优点,然后再在里层设计一座高效节能的楼宇,让空气在两者之间自由流动。
热空气对流形成了一股垂直的风,并由文丘里效应形成的建筑物“腰部”加速,不良热增益在到达里面的内层建筑物之前就被清除了。
创新和知识创造一方面需要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所以开放是其架构所需的属性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发展和发明必须得到保护,所以安全性和封闭与区隔的能力也是十分可取的架构条件。
UC创新中心(2014)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提出了一个从外面看上去相当不透明的 结构,以便有效应对圣地亚哥的天气,而它的内部则是一个可渗透性非常高的架构。
将结构和梁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颠覆了典型的幕墙建筑布局,并将开口集中在高架广场这种非常特定的地点。
UC创新中心设计手绘
居民自己动手实现的中产阶层生活标准
金塔蒙罗伊住宅(2004)
金塔蒙罗伊住宅这个项目的挑战是如何容纳曾在一个有30年历史的贫民窟里居住过的100户人家,每户可使用的补助金只有7,500美元,最理想的情况下也只能在这5000平方米的土地上建造36平方米的房屋,而且其成本是正常情况下社会保障住房所能够负担水平的三倍。
项目的目标是让这些家庭保持他们在中心城市附近地区形成的社交和经济关联,而不是把他们驱赶到城市的外围。还希望居住在这些房屋内的家庭能够实现中产阶级生活标准,而不是让他们永远住在社会保障房里。市场上没有任何方案能解决这个难题。
得到财政资金支持的“半成品房子”
金塔蒙罗伊住宅(2004)
因此,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想到了一种特定类型的建筑物——作为楼房,它们可以非常有效地利用土地;而作为住宅,它们又允许进一步扩展。
我们为这些家庭提供了他们难以独立建造的“半成品房屋”,同时又给他们留出 空间,让他们根据各自经济条件,对住房加以后续完善。一年后,房地产价格上涨了两倍,但所有上述家庭都自愿留在 原地,并不断改善着自己的家园。
二百周年纪念儿童公园(2012)
坐落在山坡上、占地4公顷的儿童公园,是智利两百周年的庆祝计划之一。
圣爱德华大学宿舍(2008)
要在一个狭窄地段内,设计出容纳整个校区所需的300个铺位、一些社交活动区域和一些服务设施。建筑师设想建造一个带有更多公共设施的基座,以活跃一楼的氛围,然后用社交活动区域来勾勒出整个建筑的核心部分,最后尽可能详尽地安排楼宇的周边,强化立面的线条感,以确保景观和各个房间的自然照明。
为了能够抵抗严酷的环境,选用了一个系列化的外壳,最外面一层坚硬而耐久,越靠近建筑物的核心就变得越柔性、越细腻。
2010年2月27日,智利遭受8.8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袭击。在1天、10天和100天这3个不同的时间维度上进行了灾难应对。
1天 – 饮水分发:希望保证饮水供应。由于运水困难,建筑师提出了让它“滚动”起来的想法,并通过YouTube和文本短信等途径发布出去,就是把塑料瓶填到轮胎里面,然后滚动轮胎运输,这种做法同时提高了收集能力,甚至儿童都可以参与其中。
10天 – 基本住房:情况紧急,要求我们迅速采取行动。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紧急状况下只能提供暂时性解决方案。
建筑师建议,将应急避难场所当作最终重建方案框架的先期项目。避难所被看作是更高质量临时单元房的基础,这也使最终重建变得更加容易,因为交付房屋所需的原材料中,有一部分已被住户家庭所使用。
孔斯蒂图西翁镇海啸后可持续重建计划(在建)
100天 – 孔斯蒂图西翁可持续重建的规划:智利的抗震工作做得不错,但对随之而来的海啸却没有防备。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受聘进行孔斯蒂图西翁镇重建的总体规划,并且必须在100天内完成所有设计工作——从缓解海啸影响到住房设计,从公共建筑到能源和经济系统的重启。
孔斯蒂图西翁镇海啸后可持续重建计划(在建)
Ocho Quebradas住所(在建)
周末住所让人们放下生活中的繁文缛节,暂时回归生活的本源......
作为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一直在努力做到返璞归真; 在一个对新颖求之若渴的时代,建筑随时都可能落伍,而他却在寻求永恒。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期望这些作品能够像一块石头一 样永恒,汲取周边环境的些许粗旷,但仍然保持着柔软的内心,让人们享受自然和寻常的生活。
上海诺华公司办公楼(在建)
该办公楼位于诺华公司在上海的园区内,旨在提供一个鼓励知识创造的空间。办公室空间设计为了能容纳不同的工作模式——个体、集体、正式和非正式,并促进用户之间的互动。水杉林围绕的一楼设有健身和保健中心,这里是园区内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来自不同楼宇的用户在这里相遇。
为了应对当地气候,该建筑物外部的南面、东面和西面采用了再生砖构成的坚实立面,而建筑的北立面是开放的,可以让自然光间接地到达开放式办公空间。
评审委员会
帕伦博勋爵(主席)
建筑资助人,蛇形画廊信托公司现任董事长
英国艺术委员会前任主席
泰特美术馆前任主席
英国
斯蒂芬·布雷耶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美国
张永和
建筑师兼教育家
中国
克里斯汀·费雷思
建筑策展人、作家和编辑
德国
格伦·马库特
建筑师及200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澳大利亚
理查德·罗杰斯
建筑师及2007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英国
本妮德塔·塔格里亚布
建筑师和教育家
西班牙
拉丹·N·塔塔
塔塔集团的控股公司塔塔之子公司名誉主席
印度
玛莎·索恩(执行董事)
IE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
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