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取名「拾七」,旨在拾七日食,舌尖日日の美味。
「拾物」,拥戴自然纯粹,坚持使用最新鲜的食材。
「拾地」,寻访大地初心,搜罗小农四时勤耘的土地好滋味。
「拾时」,慢火熬煮,掬一瓢清澈透亮的黄金汤。
「拾工」,大火逼香,释放透心透肺的屡屡香气。
「拾人」,食宴巧匠,细工美味打动人心。
「拾伴」,邀伴相聚,食材鲜香扑鼻,暖胃、暖心、暖人。
「拾七」,用本于初衷的地道真味,换来日日的美好。
用餐空间,是种可以很放松,却也可以很隆重的仪式。
为了向食材、天地、精湛的庖工技艺致敬,不妨将用餐空间,视作一种灵性充满的结界,而「轻井泽-拾七」的落成,正是希望透过设计、情境、语汇的铺陈,将用餐的过程、五感提升到更高层次!
两层楼高的基地逾300坪,建筑自路边起算向内退缩近八米,让出四米水景加四米等候区的充裕纵深,结合低台度、植栽矮篱、灯光设计、禅意水景以及水平视线的掌握,由外向内逐次展演层层有景的起承转合,进而传递内敛的界线概念。
中央入口以巨大黑铁牌楼象征里外,面镌笔力遒劲的「拾七」落款,恰与后方巍峨的建筑量体相呼应。建筑正面铸以静穆双斜顶,彰显传统日式民居惯以白泥、夯土、木柱紧密交融的剖面线条,檐下以FRP材质模拟神灵结界象征的巨大祝连绳,在灯光烘托下,交缠的麻纤肌理极其逼真,不光是阻断车水马龙、让瞬间情绪沈淀的存在感,也缓缓释放一种空灵和寂静俱在的神秘氛围。
建筑外观灵感源自日本神社,是古建筑静谧美学的再淬炼,藉企口版与黑瓦堆栈,勾勒古朴粗糙的类锈铁质感,从此素材归于背景,超长的连续面承继静穆之韵。横向开展的等候区,两侧安排沁凉水景,池间各镶缀火炽枯木和隐喻浮岛的峥嵘景石,被烧空的木头形成精巧水道,水声淙淙沁人心肺,翠绿草皮烘托景石,营造低台度窗外望的袖珍画境。
进门首见以厚实岩块搭配实木台面砌成柜台,说明不修边幅其实是种凌驾时间的永远,而背景的竹编肌理则呼应灯光明暗,退为袅袅的低吟絮语。一、二楼个别安排景深幽邃的客座群落,环顾尽是温暖安静的木头基调,没有丝毫喧哗成份,半人高的轻盈木格栅分别自天、地发芽、伸展,移植昭和时期的怀旧美学,完成多层次的划界目的,也成就背景光的滥觞。客座上方悬挂数量颇众的鼓灯,幽微的光,兀自晕着久远浪漫,一动一静;对比着不断来去穿梭的人影。
一楼后段预留一米纵深打造采光天井,并栽植翠绿修竹掩映微风间,娉婷摇曳的丰姿佐餐最宜,夜里华灯初上,更有如梦境般的旖旎。拾阶而上,悬垂枯枝经灯光投影,在素墙上留下瞬息万变的印象泼墨,俨然一步一景的趣味,成为迎宾的另类形式,局部梯间墙面并以铁网格窗打开视野,烙印移动间的惊鸿一瞥。二楼客座延续并列轴线,其一上围框绕周边的木格栅,让空间涌现庄严土俵意象,末段的过道两侧分置佛陀水景与石砌柜台,境由心生但凡如此。其二在客座两边排序木格栅与废弃锅盖,旨在数大便是美的具体实践。